黄建军

作品数:56被引量:527H指数:1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更多>>
发文主题:高校唯物史观中国式现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更多>>
发文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发文期刊:《哲学研究》《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学习月刊》《中国高等教育》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逻辑理路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5年第2期37-40,共4页尹照涵 黄建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项目编号23ZDA08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立足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和新要求,在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提出的关于办好思政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要求的基础上,有必要深入思考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提升的逻辑进路。提升新时代思政课教师职业素养最为根本的是在政治强与情怀...
关键词:新时代 思政课教师 职业素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原创性贡献
《政治学研究》2024年第5期3-16,M0003,共15页黄建军 
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23ZDA083)的研究成果。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深邃的哲学思维、宏大的历史视野、高远的战略眼光、坚定的价值立场、厚重的天下情怀,对马克思...
关键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世界观 方法论 “六个必须坚持”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4年第1期11-13,共3页黄建军 
人类文明形态的“界分”既不能单纯以“时间序列”为主轴,也不能单纯以“空间位置”为坐标,而且应以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模式为标尺,特别是以人类的“物质生产方式”所建构的“经济文明”和“制度文明”为核心参照。人类文明新形态...
关键词:物质生产方式 人类社会生产 中国式现代化 指向未来的 时间序列 运行模式 唯物史观 空间位置 
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被引量:5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4年第1期37-48,163,164,共14页黄建军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原创性贡献研究”(23LLMLA058)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二十大初步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形成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的系统性认识。作为一种全新的理论形态,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具有完整而严密的内在逻辑:唯物史观定“本”,它确立了中国式现...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 内在逻辑 人类文明新形态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被引量:33
《中国社会科学》2023年第10期85-104,206,共21页黄建军 
在西方思想传统中,人类文明具有多种样态和表达,为文明形态赋予了虚构性、绝对化和抽象性特质。马克思把人类文明形态从“神话”“精神”和“事实”拉回到人类社会历史本身,开创了解释人类文明发展的新范式。在唯物史观视域中,人类文明...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 唯物史观 中国式现代化 文明 
唯物史观视域下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属性与原创性贡献被引量:17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4期18-28,共11页黄建军 王若齐 
中央宣传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专项工作任务委托课题“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精神的关系研究”(22WTZ009)的阶段性成果。
在唯物史观展开的世界历史进程中,现代化具有复合模式,即资本主义现代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两种现代化模式表明现代化具有多样性。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发展道路,既具有现代化的普遍性,又具有现代化的特殊性。从现...
关键词:唯物史观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本质属性 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时代教育扶贫的生成逻辑、核心价值与价值彰显被引量:4
《中国高等教育》2022年第22期24-26,共3页黄建军 任嘉蕊 曹毅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19AKS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教育扶贫肩负着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教育在扶贫开发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和可持续性作用,我国的教育扶贫彰显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反贫困理论,更为全球贫困治理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关键词:新时代 教育扶贫 生成逻辑 核心要义 价值意义 
新时代加强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实践逻辑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年第19期38-41,共4页黄建军 曹毅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加强党对高校领导的体制机制研究”(项目批准号16JZD038);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项目批准号19AKS009)的阶段性成果。
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我国办好高等教育的重要法宝。新时代高校党委以政治动员为牵引、以价值引领为抓手、以组织领导为保障,构成了政治动员—价值引领—组织领导严密的实践环节,体现了党对高校全面领导的实践逻辑。其中,政治动员...
关键词:高校 党的领导 价值引领 政治动员 组织领导 
唯物史观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坐标与世界意义被引量:57
《马克思主义研究》2022年第6期32-43,共12页黄建军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研究”(19AKS009)的阶段性成果。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中揭示了人类现代化生成的“动力源”,全面诊断了西方现代化的“问题因”和“矛盾链”,以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依据建构了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新道路,即“非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就是马克思所设想的...
关键词:唯物史观 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历史坐标 
“两在两同”视域中以党的领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独特逻辑分析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11-19,共9页黄建军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9AKS009)
中国政党政治出场的独特路径和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决定了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的“两在两同”,不仅明确了以党的领导推进国家...
关键词:“两在两同” 党的领导 国家治理现代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