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成晴[1] Li Chengqing
机构地区:[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写作中心
出 处:《文学遗产》2022年第5期118-131,共14页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敦煌写本、宋刻本所见唐人的别集编撰思想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YJC751013)阶段性成果。
摘 要:历观通代词史上词题体制之变迁,可发现词牌题降格与纪事性词题升格是由宋到明之间一条具有规律性的脉络。明代以前,词题经历了纯粹以词牌为题、“词牌题+小/大字纪事题”、小字纪事题拉长为词序、词牌题嵌入纪事题、大字纪事题独立化等体制嬗递。到了明词,最显著的变迁趋势便是词牌题从第一顺位降格,甚至被彻底隐去,只余下与诗题体制同构的纪事性词题。纪事性词题的升格在清代并不是普遍现象,清词复归于唐宋经典词题的文本体制。探究词牌题、纪事性词题的消长变迁,可启发我们认清通代文学文本体制与义例的不稳定性,进而明确研治古典文学宜将古籍整理本与原刻本并参,从而在文学文本原初状貌与后世变迁中抽绎有待发覆的问题意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