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昆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2]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出 处:《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22年第7期86-92,共7页Journal of Shangqiu Normal University
基 金: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课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研究”(20193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课题“基于主体视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研究”(2020MSA163)。
摘 要:生态环境损害救济中,公法手段居于主导地位,但适用情形极其有限。在赔偿权利人穷尽公法救济手段转向民事索赔前,制度层面上设置了前置性的磋商程序,目的是将赔偿争议分流并消解在诉讼环节前。因赔偿权利人对赔偿范围的处分权受到严格限制,加之量刑量罚上的激励措施不具实效性,赔偿权义人双方开展磋商的动力明显不足。生态修复是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核心和关键,磋商不过是实现该目的的手段。为有效激活磋商制度,可引入行政和解的理念,将磋商从诉讼的替代机制改造成行政和解方式,同时,严格限定其适用条件,并与企业合规建设相结合,充分兼顾行政处罚的教育原则。
分 类 号:D922.68[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3.17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