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周午鹏 Zhou Wupeng
机构地区:[1]南昌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文艺研究》2022年第9期54-64,共11页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梅洛-庞蒂著作集》编译与研究”(批准号:14ZDB02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5批面上资助项目“电影与存在的现象学研究”(批准号:2019M653266)成果
摘 要:当前流行的艺术理论总体上将绘画视为一种“空间的艺术”,认为它通过将空间表象化来再现世界。这一持自然主义态度的理论立场过于关注作为可见者的绘画作品,忽视了寓于作为身体主体的画家与观众之中的绘画经验。从现象学的视角看,正是后者通过画家的笔触与观众的凝视构造了前者。就绘画经验而言,“笔触的逻辑”镜照着“凝视的逻辑”,支撑着它们的是作为意向性生成之原初形式的绵延。通过绵延,画家与观众在作画与观画过程中所生成的杂多意向被构造为各种有机的视觉模式,最终给出绘画艺术的风格特征。在此意义上,绘画应当是一种“时间的艺术”,其风格的真理性不在于复现物或心的秩序,而在于感性地表达生活的节奏。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6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