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海南省干部疗养院(海南省老年病医院),海南海口571100 [2]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出 处:《中国老年学杂志》2022年第19期4762-4766,共5页Chinese Journal of Gerontology
基 金:2020年度海南省卫生健康行业科研项目(20A200326);海南省医学中心建设项目。
摘 要: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恢复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80只清洁级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模型组(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组,每组60只。根据实验设计将3组进一步随机分为6个亚组,分别为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21、30 d,每个亚组10只。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模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模成功后进行极低频电磁场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21、30 d进行水迷宫实验,称量脑组织含水量,TUNEL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0 d后检测大鼠脑组织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过氧化氢酶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组达到高台所需时间明显短于治疗前和模型组(P<0.01);其中治疗后3、7、4、21 d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鼠达到高台所需时间逐渐缩短。治疗后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海马CA1区凋亡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低于治疗前和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海马CA1区凋亡阳性神经元数目逐渐减少。治疗后30 d极低频电磁场治疗组SOD、过氧化氢酶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丙二醛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极低频电磁场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失恢复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能与减少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抑制过氧化反应有关。
关 键 词:极低频电磁场 脑缺血 缺血性再灌注损伤 神经功能
分 类 号:R742[医药卫生—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28.9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