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承纶[1] 王辉先[1] 王野岸 路红[1] Wang Chenglun;Wang Huixie;Wang Yean;Lu Hong(The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Jilin Province)
机构地区:[1]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
出 处:《Zoological Research》1981年第4期317-326,共10页动物学研究(英文)
摘 要:自从Saunder1882年在加拿大首次进行赤眼蜂释放试验以后,相继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开展了赤眼蜂的研究工作,并广泛地应用于防治棉、粮、糖、果、林和蔬菜等作物害虫,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我国早在三十年代浙江省就对赤眼蜂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试验;1936年广东等地利用赤眼蜂防治甘蔗螟做了试验;五十年代赤眼蜂在广东广西等地大面积推广应用于防治甘蔗螟和玉米螟等害虫;六十年代以来,赤眼蜂的利用研究在我国蓬勃地发展起来,防治对象不断扩大。1 Acceding to the physiological requirements and th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the distinguishing standards of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al stages can be designed.After the embryo has completed its development,it begins to take food which indicates it enters the larval stage.When the dark spots appear on the dorsal abdomen the larva enters the prepupal stage.In the larval stage,three sub-stages may be divided,i.e.,earlier larval stage,mid-larval stage and later larval stage.
关 键 词:松毛虫赤眼蜂 作物害虫 甘蔗螟 大面积推广 玉米螟 五十年代 个体发育 防治对象
分 类 号:S47[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