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纶

作品数:8被引量:27H指数:3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赤眼蜂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松毛虫繁殖更多>>
发文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发文期刊:《Zoological Research》《东北农业科学》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8
视图:
排序:
赤眼蜂寄生卵识别精选机被引量:4
《中国生物防治》1999年第3期139-140,共2页王承纶 毛刚 高颖 李丽娟 崔德君 
国内赤眼蜂工厂大量生产的寄生卵,质量差异极大。目前赤眼蜂寄生卵的质量只能采用抽样进行解剖观察来判定,不仅费工费时,质量也难以保证。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研制成功了赤眼蜂寄生卵识别精选机。该机专门用于检测工厂化生产的赤...
关键词:赤眼蜂 寄生卵 识别精选机 
封闭式多层大量繁蜂柜被引量:1
《生物防治通报》1991年第4期183-184,共2页王承纶 崔德君 王辉先 路红 何余容 王国学 马春森 
经过近10年的试验,根据赤眼蜂在黑暗条件下水平分布的特性,研制成封闭式多层繁蜂柜,累计生产近200亿头赤眼蜂,效果良好。现将繁蜂柜的结构及操作步骤简介如下。 一、繁蜂柜的结构 本繁蜂柜由多层柜和卵盘两部分组成(详见附图)。
关键词:来眼蜂 繁蜂柜 封闭式 繁殖 
榆树县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被引量:2
《生物防治通报》1990年第4期148-150,共3页刘佐政 崔永余 万邦英 王承纶 崔德君 路红 王国学 于凤兰 
1986~1989年,经157万亩大面积应用松毛虫赤眼蜂防冶玉米螟的结果表明,当玉米田间螟卵发生初期和盛前期,以每亩1.1~1.5万头,分两次放蜂,卵粒寄生率为58.1~79.4%。放蜂区比未放蜂的对照区可降低被害株率41~64.4%,平均百株螟虫可减退...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 防治 玉米螟 
几种生物农药防治菜虫的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1988年第1期56-63,共8页桂承明 卢加 杜长喜 王承纶 徐庆丰 
本文介绍了以青虫菌6号为主体进行大面积防治试验,结果0.1∶7.5公斤/亩超低容量喷雾和常规喷雾0.1∶50公斤/亩,对小菜蛾、菜青虫和甘兰夜蛾幼虫3龄前有80.0—90.0%以上的防效;0.15∶50公斤/亩对小菜蛾、菜青虫有高效外,特别对甘兰夜蛾...
关键词:生物农药防治 青虫菌 小菜蛾 常规喷雾 受害率 超低容量喷雾 增效作用 胃毒 田间防效 拒食作用 
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 Matsumura个体发育与温度的关系被引量:14
《Zoological Research》1981年第4期317-326,共10页王承纶 王辉先 王野岸 路红 
自从Saunder1882年在加拿大首次进行赤眼蜂释放试验以后,相继在欧洲、亚洲和美洲的一些国家开展了赤眼蜂的研究工作,并广泛地应用于防治棉、粮、糖、果、林和蔬菜等作物害虫,取得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我国早在三十年代浙江省就对赤眼蜂的...
关键词:松毛虫赤眼蜂 作物害虫 甘蔗螟 大面积推广 玉米螟 五十年代 个体发育 防治对象 
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Ⅰ.光周期反应对玉米螟发育的关系被引量:7
《东北农业科学》1980年第3期53-58,共6页王承纶 张荣 桂承明 王蕴生 
从亚洲玉米螟(Ostriuia furnacalis)的光周期反应试验结果表明,在25℃的温度条件下,在不同光周期的处理中,幼虫的发育状况表现显然不同。凡在长于14小时光周期的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幼虫大部分化蛹,在短于13小时的情况下的幼虫全部出现...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 滞育 温度条件 试验结果 越冬代 生物学特性 白城地区 比数 虫龄 发育状况 
乐果粉剂防治大豆蚜的实验总结
《东北农业科学》1966年第3期44-45,共2页王承纶 
应用1%666粉剂防治大豆蚜是一项成功经验,在生产上已推广了十年。随着农作物害虫防治工作的迅速发展, 666的需要量也就日益巨增。目前,各地大有供不应求之感。因此,乐果粉剂的出现,一方面给治蚜工作带来新的跃进,同时,也缓和666供需矛...
关键词:大豆蚜 粉剂防治 实验总结 毒效 应用技术 害虫防治 大豆植株 十年 毒杀效果 荆布 
颗粒剂在公主岭地区的治螟效果被引量:1
《东北农业科学》1965年第1期59-62,共4页王承纶 刘增义 桂承明 张荣 韩玉梅 
公主岭地区的玉米螟,一年发生1—2代,一代螟卵有80%左右落在玉米的心叶期,二代螟卵在玉米上数量不多。目前采用5%DDT 和1%666颗粒剂,于玉米的心叶末期撒施一次,具有良好的治螟效果。值得在我省中部地区推广采用。
关键词:颗粒杀虫剂 叶期 穗期 雌穗 百株虫量 雄穗 生育阶段 适期 发生数量 吉林农业科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