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走向“范式建构”的前提意识  

The Premise Consciousness of"Chinese Marxist Philosophy"to"Paradigm Construc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典顺[1] 范云 CAO Dian-shun;FAN Yun

机构地区:[1]江苏师范大学哲学范式研究院,江苏徐州221116

出  处:《理论探讨》2022年第5期80-86,共7页Theoretical Investig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逻辑研究”(17ZDA003)。

摘  要:更加趋向自觉性、原创性续写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逐渐形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各种“理论成果”之后,又走向“范式建构”的更高追求。所谓“范式建构”就是指“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出了打造具有全球学术性原创内容的学术理想,或者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创新关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识性概念、新的思想、新的研究路线和新的研究方法等的“理论追求”。“范式建构”又称“建构范式”。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理论追求”不仅是“理论需要”的产物,而且在“哲学范式”架构的“要件”意义上具有“理论性根据”“学术共同体期待”“理论价值全球化”等重大“前提意识”意蕴。这些“前提意识”,表征了作为哲学范式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能够完成全球学术原创的“理论使命”。

关 键 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范式建构 理论性根据 学术共同体期待 理论价值全球化 

分 类 号:D61[政治法律—政治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