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王轩[1]
机构地区:[1]山东省图书馆
出 处:《文化产业》2022年第29期78-80,共3页Culture Industry
摘 要:“民间文学”作为一个学术概念,源头是威廉·约翰·汤姆斯提出的“Folklore”一词,最早将这一概念引入中国的学者是梅光迪。梅光迪虽然借用了汤姆斯的概念,实质上却在延续郑振铎的观点。此后,在民间文学与俗文学相分离的过程中,形成了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鲜明的历史特征。随着“帕里—洛德口头程式理论”以及鲍曼的“表演理论”等理论的传入,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兴起,中国民间文学的概念经历了一场革命性转变。这一转变的突出表现,是对民间文学生活属性的重视和强调。现通过比较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对“民间文学”的定义及使用,大致描绘出民间文学概念在中国近百年的发展历程,并以此作为进入民间文艺学的起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39.23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