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徐文武[1] Xu Wenwu
出 处:《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22年第3期59-76,共18页Jiaoxiang-Journal of Xi'an Conservatory of Music
摘 要:50年代,国家权力主导下的剧院化建设、专业音乐教育系统建设以及报刊舆论与学术研究共同体等,为表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工农歌曲与民族音乐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平台,使得中国艺术歌曲经典化的理论与实践因此而愈发具有急迫性。而革命音乐功能的转变,现代国家新型社会组织与生活仪式化的实际需要,又使得50年代专业声乐群体不得不为此展开思想竞逐,进行创造。这一创造过程不仅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民族声乐观念,而且还通过空前强烈的文化传播,使社会主义中国的音乐生活、知识世界乃至听觉世界由此开始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普遍而深刻的变化。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