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性、历史感与通灵写作的可能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波[1] 

机构地区:[1]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宜昌443002

出  处:《学习与探索》2022年第10期163-170,共8页Study & Exploration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诗歌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再发现”(18BZW173)。

摘  要:几度谈论冯晏的诗歌,是因为我真正意识到了她作为个体诗人在新世纪的重要性。冯晏在女诗人中的确是个异数,是个让人读其诗不知所措却又暗自惊喜的无法归类者,既有想象力的狂欢,又有对语言的暴力式“改造”。她竟然如此迷恋理性、智慧和思想的辩证法,这让其诗歌偏于中性,我们似乎看不到女性感性情绪的碎片化,而更多是在哲学的表达和命名中游走。“我一直希望把哲学融在诗歌写作中,并一直在摸索。”

关 键 词:女诗人 诗歌写作 历史感 通灵 新世纪 辩证法 想象力 碎片化 

分 类 号:I207.2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