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董千千
机构地区:[1]宿迁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宿迁223800
出 处:《文教资料》2022年第14期23-26,共4页
基 金:江苏高校“青蓝工程”项目(2020TD03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启了现实的人感性生存的新境域。将“对象性”作为逻辑起点,建构并廓清了人依靠自然的受动性与感性活动改造自然的能动性,在“自然存在物”与“社会存在物”的双重规定下界定了“现实的人”的应然生存状态。同时,马克思分析了“现实的人”因自然异化、劳动异化、交往异化导致“非现实化”的实然生存状态。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以历史辩证法的超越性视角构建了通过共产主义实现从“实然”向“应然”折返的人类生存进路。
关 键 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现实的人 实践 异化 共产主义
分 类 号:A81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