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沟通内外到超越内外——新世纪新诗研究的本体话语历史化趋向  被引量:1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陈培浩 

机构地区:[1]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  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2年第6期17-24,共8页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现代汉诗的整体性研究”(项目编号:20&ZD284)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研究范式几经其变。社会历史语境的变化推动着思想变革,并带来现当代文学研究观念、问题意识和学科方法的推陈出新。宏观上看,现当代文学学科边界焦虑一直挥之不去,从20世纪80年代的“新文学整体观”“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到21世纪的“新国学”“民国机制”等各种崭新的命名乃是对这种学科焦虑的回应。作为现当代文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构成,新诗研究领域分享着学科的整体发展焦虑和方法更新。20世纪90年代“现代汉诗”作为诗学概念获得了理论建构,这是对新诗学科从命名到方法论进行整体性重构的探索。进入21世纪以来,以姜涛、张桃洲、段从学等学者为代表,新诗研究进一步呈现出本体话语历史化的倾向。由于对文学进行内/外区分的观念逐渐被质疑,诗歌本体不再被视为一种与历史无关的自律性存在,这种探索无疑跟整个现当代文学学科历史化倾向同构,但新诗研究也提供了自身独特的经验。

关 键 词:现当代文学 新诗研究 历史化 本体话语 

分 类 号:I207.25[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