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叶当前 YE Dang-qian
出 处:《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6期43-49,共7页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桐城派《文选》评点研究”(19BZW063)。
摘 要:《文心雕龙·物色》篇所论“物色”为气象影响下的动态节物,其中感物论部分与《诗三百》以少总多的诗例材料被姚永朴引入《文学研究法·功效》篇,认为有“达情”“博物”的文学功能。然而,刘勰的“物色”论不同于桐城派的“声色”论,前者论节物对创作主体的冲击,更侧重情感激发,属文学发生论;后者将文章的社会效益与文学性结合起来讨论,以声色服务于文章义理,关联写作学。前者所论物色讨论的是文章素材,重点是如何表达内容;后者所论色泽,以炼字、造句、隶事为色泽三要,是文章辞采问题。刘勰虽然也用“声色”一词,但没有以此为文学范畴的明确意识。《文镜秘府论》所录旧题王昌龄《诗格》与桐城派古文家分别对“物色”与“声色”理论有进一步阐释与运用。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