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色

作品数:1613被引量:363H指数:7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柳春蕊汪涌豪刘筱华翁怡李建中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红色薪火永相传 思政课堂有声色
《安徽教育科研》2025年第11期10-12,共3页赵放心 张圆圆 
2023年安徽省教育装备课题“基于‘六安红’的思政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为ZB23144。
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其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都十分深远。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正确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基础课程,在其中渗透...
关键词:红色文化 思政教育 德育路径 
《登春台》的声色与虚无——兼及格非的存在主义哲学
《小说评论》2025年第1期184-196,共13页徐刚 
一、声色、世情与“内在超越”。在《小说叙事研究》一书中,格非曾旗帜鲜明地反对“过分沉醉于琐屑的日常生活经验的陈列”,认为这会“丧失了个人对存在本身独特的沉思”,在他看来,日常生活描绘的烦恼虽带有普遍性,但也只是大众早已习...
关键词:格非 小说叙事 日常生活经验 存在主义哲学 终极价值 内在超越 声色 生命体验 
美国中国中古早期文学研究的取向与局限——评吴妙慧《声色:永明时代的宫廷文学与文化》
《中国图书评论》2025年第1期51-60,共10页郭晨光 
《声色:永明时代的宫廷文学与文化》是美国新加坡籍学者吴妙慧对早期中古文学研究的又一论著。吴氏通过解析永明文学作品中蕴含的听觉和视觉经验,指出士人的声色追求反映了佛教思想、儒家价值观和新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共同作用的复杂影响...
关键词:文本细读 文化研究 跨界视野 
应天声色:自然风物中的城市记忆
《新读写》2024年第11期1-1,共1页赵则为 
提到南京,大家必然会想到中山陵的庄严肃穆,秦淮河畔的灯影婆娑,民国建筑的青砖白瓦……当我们穿越历史,穿梭在南京城的大街小巷,唤起沉睡在民族文化中的记忆时,不禁思考,是什么串联起了这座六朝古都的兴衰与变迁?
关键词:六朝古都 城市记忆 民国建筑 中山陵 庄严肃穆 秦淮河 南京城 自然风物 
《声色画报》与中西文化交流
《编辑学刊》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刘琳 
《声色画报》是1935年9月在上海创办的一份中英文双语综合性杂志,旨在促进中西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该杂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其蕴含的中西文化交流观和出版理念在今天仍有启发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邵洵美 项美丽 《声色画报》 中西文化交流 
苏州:声色双绝的诗意之城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4年第39期58-59,共2页吴思宇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千百年来,苏州以其人文荟萃、吴风悠扬而为人所称道。让我们一起跳望古今,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脉动。风雅苏州,当古诗词照进现实一座姑苏城,成就了半部江南诗。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基...
关键词:粉墙黛瓦 苏州城 古诗词 下有苏杭 人文荟萃 
菊意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2024年第22期32-33,共2页车知儒 杨子悦(指导) 
岁月悠悠,菊,绚烂着,在东篱深处。立于僻静幽境,居于山林之间,菊高洁不争,遗世独立;身处车马喧嚣,生在声色之中,菊仍傲立,气节难折。纵观这世间,有多少人是菊,或孤高不争守气节,或永葆初心为国为民?又有多少人不如菊,或利欲熏心,或声色...
关键词:为国为民 气节 东篱 孤高 声色 遗世独立 不争 
零度叙事,不动声色的残忍——基于三一律的《石壕吏》解读
《读写月报》2024年第21期25-27,共3页李庆华 
2022年度重庆市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重点课题“建构课型破局评价——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课堂教学评价及监测研究”(编号:JC202202106)的阶段性成果。
“言志缘情”是中国传统叙事诗“缘事而发”的伟大传统,但叙事诗绝不是严格的“诗史”,而是诗歌叙事范本。从叙述学理论看,《石壕吏》并不是“微言大义”或“秉笔直书”,而是以叙事技巧的剪裁与虚构,呈现出一种“不动声色的残忍”,构成...
关键词:缘事而发 零度叙事 《石壕吏》 三一律 叙述学 诗歌叙事 叙事诗 言志缘情 
依“象”寻“意”
《七彩语文》2024年第27期52-55,共4页查达权 
一般而言,以抒情言志为主的古代诗歌基本都有“意象”和“意义”两个紧密相关的维度。诗人通过各种感官观照万物,捕捉它们的声色状貌,用手中之笔将其描绘出来,使物象“著我之色彩”,进而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这就是所谓的“立象以...
关键词:古代诗歌 抒情言志 深层意蕴 情感内涵 立象以尽意 声色 意象 由表及里 
德彪西《意象集Ⅱ——透过树叶间的钟声》的音乐风格及演奏分析
《音乐天地》2024年第7期49-54,共6页松永沙绘 
德彪西作为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音乐家,开创了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德彪西的作品在西方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追求丰富的和声色彩与脱离调性、追求感官上的音响效果,并且打破了钢琴音乐中传统的和声进行.这种新颖的创作手法引领了后...
关键词:德彪西 印象主义 意象集 和声色彩 音乐风格 和声进行 音乐领域 西方音乐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