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语”到“谚”--一种公共话语资源的生成及雅俗转变  

From Adage to Proverb-The Generation of a Public Discourse and its Transformation between Refinement and Vulgarit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郗文倩 Xi Wenqian

机构地区:[1]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S01期192-208,共17页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秦汉文体史”(项目编号:15BZW089)的阶段性成果;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艺批评研究院”资助项目。

摘  要:谚语言辞精简,语态活泼,浓缩了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体现出社会群体的共识和认同,遂成为一般知识和公共思想话语资源。谚语源自先秦“语”类文体,周代重视历史经验,“古语有之”是确认意义的一种标志和依据,借此言事说理能迅速言明主旨,也有不容置疑的言说力度。同时,引“谚”引“语”是借重他人说理,“辞达”但表意委婉,符合周代知识阶层对言语修辞的审美需求,因此,谚语在先秦时期即发展成熟,成为“雅”言的重要特征,其内容也多关乎治国理政和道德修养。战国以后文化下移,更多民间谚语得以记载并流传,所反映的思想文化领域也在扩大,民间性大大增强,谚语遂被认为是“俗之善语”“俗所传言”流传至今。引“谚”引“语”,代表了一种“古典”式的言说方式。

关 键 词: 谚语 语类文体 谣谚 

分 类 号:I207.7[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