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互动视域下国际汉语教科书的对话意识与中国形象传播  被引量:3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樊小玲[1,2] 

机构地区:[1]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 [2]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8期20-27,39,共9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科书中国形象传播的话语路径与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6BXW062)的研究成果。

摘  要:国际汉语教科书是不同文明间互动的文化再生产场域,基于巴赫金的复调理论对其对话意识进行剖析,发现国际汉语教科书在中国形象生产中存在“缺乏明晰的言说对象意识与外位性意识”“独白式的单声语篇与自我沉浸式话语模式”“缺乏在听者统觉背景上建立自我表述的意识”等问题。只有将汉语教科书放置在说者与听者的文化脉络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语境中,在主体间性中明确“中国形象”的叙事对象;摒弃独白主义,在充分考量文本各种微观变量的基础上调整教科书的叙事模式;同时深入分析听者统觉背景的各因素,重构汉语教科书“中国形象”的叙事内容,才能真正地在对话关系中实现复调的文化再生产,推动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促进文明间的良性互动。

关 键 词:文明互动 国际汉语 教科书 对话性 文化再生产 

分 类 号:H195.4[语言文字—汉语]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