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学对符号表意特征的哲学阐释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e Semiotic Feature and Its Generating Mechanism in Cittamatra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曹忠 Cao Zhong

机构地区:[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2]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

出  处:《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22年第1期150-160,共11页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tudy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当代艺术提出的重要美学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ZD04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唯识学阐释下的符号是一种作为心识表象的名相体系,一种“片面化”表征事物特性的“幻象”形式。唯识学对符号表意特征的考察,是以符号的“假名安立”(假说)为中心议题展开的,其核心体现在符号的“片面性”与“真知”间的关系上。而唯识义理下的符号意义世界展开,是符号生成的基础和前提:一方面,意义世界的展开实现了认知的主客体分离,从而建构了二元论下的符号认知体系;另一方面,意义世界的展开,是主体在意向性意识驱动下对客体的意义赋值。从符号生成过程来看,唯识学中“遍行心所”的认知模式,构建了主体的符号化认知机制。这一机制中由“显境名言”到“表意名言”的符号认知进路,实际上是一个由自由的“自我符号”向规约和交际的“公共符号”转变的过程,从而使符号由对客体的自我认识,拓展到在社群内成员间的信息交流。

关 键 词:唯识学 假名安立 符号片面性 遍行心所 符号生成 

分 类 号:H0-05[语言文字—语言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