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德琥
机构地区:[1]亳州学院亳文化研究中心,安徽亳州236800
出 处:《学术界》2022年第11期106-118,共13页Academics
基 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淮河文化内涵特质与新时代传承创新研究”(AHSKZ2019D035);安徽省社会科学普及规划项目“庄子与淮河文化记忆”(Z2016007)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上看,淮河文化的主体确立是历史研究形式与逻辑研究形式有机结合的产物,为其文化义涵、精神特质的界说提供了前提条件。淮河流域占据“中土”地理优势,是南北文化的转换、融合的天然平台,文化传播“边缘效应”显著。淮河文化便兼得南北文化之优长,以艺术精神为重要表征,与“理性”精神彰显的黄河文化、“超验”色彩浓厚的长江文化迥然不同;而在其内在的精神特质上,“体仁”“履义”“贵和”等又带有本真情怀、行为自觉等特点,也以鲜明的主体性特征区别于黄河、长江文化。因此,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淮河文化的主体地位毋庸置疑。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9.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