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长沙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出 处:《中国电力教育》2022年第9期73-74,共2页China Electric Power Education
基 金: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卓越研究生教育理念的能源类高质量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湘教通[2020]216号:2020JGYB164);长沙理工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储能科学与工程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与特色培育研究”(XJG22-109)的研究成果。
摘 要:本文围绕储能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建立完整的《储能科学与工程》课程知识体系、加强专业技能与全面应用分析能力的培养等建议,探索了该课程的建设路径,为储能专业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提供参考。储能技术是能源技术领域的重要创新方向之一,其贯穿于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全部环节,是能源转换与缓冲、调峰与提效、传输与调度、管理与运用的核心技术。由于新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储能在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新能源+储能”的开发利用成为主要途径之一。面对储能专业人才的巨大缺口。
关 键 词:专业人才 课程知识体系 能源技术 能源转换 新能源 新型电力 储能技术 建设路径
分 类 号:TK02-4[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G642.3[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