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木仕华[1]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
出 处:《青海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43-57,共15页Qinghai Social Science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项目“象雄文明多文种古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21VJXT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20VMZ001)。
摘 要:纳西东巴文中神山字符的构形特征因有别于通常意义的山字符,引发诸多解释,以往的解释局限于从川滇藏交角区域的雪岭冰峰中寻找神山的构形原型,或攀附佛教神话中的须弥卢山。在分析纳西东巴文的神山字符构形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象雄文明的特征和苯教文化要素,旁征纳西东巴经典、藏文文献、汉文文献、佛教典籍中有关冈仁波切的记载和叙述,考证纳西东巴文的神山字符的构形的历史原型实际上是今西藏阿里普兰县境内的冈底斯山脉主峰之一的冈仁波切,字形有佛苯交汇的特征。这种全新的解释,合乎象雄文明与纳西东巴文化间的历史渊源关系,以及象雄文明东渐的历史进程。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4.25.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