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仕华

作品数:35被引量:74H指数:5
导出分析报告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主题:纳西族藏彝走廊字源纳西语藏文化更多>>
发文领域:语言文字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更多>>
发文期刊:《辽金历史与考古》《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民族学刊》《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多>>
所获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署名顺序

  • 全部
  • 第一作者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柄鼓与扁铃:象雄文明与滇川藏交角区域热巴(勒巴)舞关系考辨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56-68,共13页木仕华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学术团队项目“象雄文明多文种古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1VJXT021。
热巴舞流传于西藏及滇川甘青涉藏地区,是现今藏地经典的舞蹈类型之一。伴随着藏文化与周边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交融,逐步传到滇川藏交角区域纳西族、傈僳族等民族中,历久弥新,葆有旺盛的生命力,在传播中出现了诸多地域类型和民族流派...
关键词:滇川藏交角区域 热巴(勒巴)舞蹈 象雄文明 苯教信仰 
东亚人形木牌的历史渊源和关联探考——以纳西东巴教木牌研究为例
《青海社会科学》2024年第6期24-41,共18页木仕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项目“象雄文明多文种文献收集整理与研究”(21VJXT021),“纳西东巴文字源考证研究”(21VJXG009)。
木牌是纳西东巴教仪式中描绘神灵鬼怪形象的道具,分为两大类,尖头类画神灵类形象,而平头类则画鬼怪类形象。东巴经典《木牌画稿》具有画谱的性质。木牌画在象雄文明及苯教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以往将木牌视为纳西先民系从青藏高原南迁...
关键词:东亚人形木牌 纳西木牌 象雄 东巴 
论司徒班钦·确吉炯乃的三次丽江之行被引量:2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60-71,共12页木仕华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研究项目“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号:20VMZ001。
被后世称为“18世纪四川最伟大的天才学者”的第八世司徒活佛司徒班钦·确吉炯乃,天资聪慧,博学广闻,一生历经康雍乾三朝,游历尼泊尔、西藏、云南等地,弘法交流;主持创建噶举派新主寺八邦寺,主纂和审校德格版藏文大藏经,参与创建八邦印...
关键词:纳藏关系 司徒班钦 丽江之行 新噶玛噶孜画派 
纳西东巴文神山字符原型为冈仁波切考
《青海社会科学》2022年第4期43-57,共15页木仕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冷门绝学研究项目“象雄文明多文种古文献搜集整理与研究”(21VJXT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项目“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20VMZ001)。
纳西东巴文中神山字符的构形特征因有别于通常意义的山字符,引发诸多解释,以往的解释局限于从川滇藏交角区域的雪岭冰峰中寻找神山的构形原型,或攀附佛教神话中的须弥卢山。在分析纳西东巴文的神山字符构形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象雄文明的...
关键词:纳西东巴文 神山字符 冈仁波切 原型 象雄文明 
纳西族三多神信仰与藏文化的关系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31-41,155,共12页木仕华 
国家社科基金专项项目“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项目号:20VMZ001)的阶段性成果。
纳西族信仰体系中兼有汉藏等多民族文化影响的因素,典型的如象雄文明及其苯教信仰传统的影响而形成的东巴教信仰,以及西藏佛教后弘期以降形成的藏传佛教信仰,构成两个时间层次明显的主要信仰形态。此外,在丽江纳西族中尚有典型的民间信...
关键词:纳西族 三多神信仰 藏文化 
纳西在汉藏之间:丽江大宝积宫藻井核心符号研究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20-30,154,共12页木仕华 
国家社科基金专项研究项目“历史经验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研究”(项目号:20VMZ001)的阶段性成果。
美术史家对丽江大宝积宫壁画的研究主要着力于壁画内容和绘画技法层面,而对大宝积宫中强调并被置于顶部中央的藻井核心符号这样一个揭示民族关系、文化交流互动关系意义的典型象征却很容易忽视。大宝积宫藻井核心符号巧妙地将汉文化中...
关键词:纳西 汉藏 大宝积宫藻井核心符号 
新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与古文献研究70年(续)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6期23-33,42,共12页木仕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的保护、整理、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与古文献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文种及其文献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文将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按照语系、语族的分类框架,回顾...
关键词:新中国 少数民族古文字与古文献 70年 成就 
新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与古文献研究70年被引量:1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5期16-23,153,共9页木仕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古文字文献的保护、整理、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古文字与古文献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各文种及其文献的研究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全文将中国民族古文字文献按照语系、语族的分类框架,回顾梳理...
关键词:新中国 少数民族古文字与古文献 70年 成就 
西夏黑水名义考
《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84-93,共10页木仕华 
西夏"黑水"有"弱水""黑河""额济纳河""张掖河""合黎水"等多个名称,其名义的渊源有诸多说法,关涉汉语、突厥语、蒙古语、西夏语、藏语等。本文结合中国西南藏缅语诸民族和北方阿尔泰语诸民族语言中有关黑水的诸多名称,对西夏黑水的名义...
关键词:西夏 黑水 弱水 黑水城 
西夏黑水名义考
《辽金历史与考古》2017年第1期192-204,共13页木仕华 
公元1908年4月,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1863-1935)在位于现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北额济纳河下游的巴丹吉林沙漠的边缘的西夏黑水城掘得大量西夏文物,其中包括《番汉合时掌中珠》及《同音》《文海》等西夏文典籍,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轰动了...
关键词:西田龙雄 《番汉合时掌中珠》 汉字注音 西夏语 蒙古语族 名义考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