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陈玉 肖海娟[1] 王惠玲[1] 司海龙[1] 赵静
机构地区:[1]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咸阳712046 [2]西安市中医医院,陕西西安710021
出 处:《陕西中医》2022年第12期1760-1762,1767,共4页Shaanx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81704066);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科研课题(2020QN009);陕西中医药大学益气健脾法防治消化系肿瘤创新团队项目(2019-YL06)。
摘 要:伏邪理论认为伏邪致病具有伏藏于内,过时而发的特点,其隐匿性与多数肿瘤发现即晚期的特点高度吻合。正气亏虚,六淫邪气或痰湿瘀邪伏藏成积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病机,治疗肿瘤需秉持“藏于内而象于外”的认识。伏邪潜藏之时见微知著,及时对恶性肿瘤“伏邪期”即稳定期进行干预,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因此从伏邪理论出发探讨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对提高恶性肿瘤的中医辨治准确性及治疗效果意义较大。
关 键 词:恶性肿瘤 伏邪理论 正虚邪盛 隐匿性 外邪引动 病因病机
分 类 号:R273[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0.15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