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理论导刊》2022年第12期89-97,共9页Journal of Socialist Theory Guide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伦理思想研究”(18BKS091);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比较视阈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发展研究”(2022ZD005)。
摘 要: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对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现代文明进行了全面辩证的批判,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现代性批判理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在立足中国具体实际的基础上、遵循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的方向指引开辟的现代化新路,其出场是二者有机结合的必然结果。相较于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历史缘起、基本特征、发展方式、终极目标和价值旨趣方面都有显著差异,多维度昭示了其鲜明丰富的内涵意蕴。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善于审时度势地守正创新、推崇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深入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积极推动全球化良性发展,通过分析这些具体的现代化建设方略,能够比较清晰地展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新探索全过程的实践向度。从学理高度厘清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出场逻辑、内涵意蕴和实践向度,有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
关 键 词: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出场逻辑 内涵意蕴 实践向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49.2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