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曾艳兵[1] Zeng Yanbi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 处:《南方文坛》2022年第6期84-88,共5页Southe1rn Cultural Forum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卡夫卡与中国文学、文化之关系研究”,项目批准号:17AWW002。
摘 要:卡夫卡的小说通常总是复杂歧义、悖谬矛盾、不可理解,甚至不可理喻,或者他要表达的意思就是难以理解、不能理解的。因此,阅读卡夫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解卡夫卡则几乎成为一件不可能的事,但卡夫卡的读者却并没有因此而减少,反倒愈来愈多,在全世界形成了一种“卡夫卡热”。这种情形也似乎成为“卡夫卡式”的。美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结构主义批评的重要代表人物J.希利斯·米勒在《共同体的焚毁:奥斯维辛前后的小说》一书中写道:“我所说的卡夫卡作品的意义‘无法决定’,这种说法本身也有其语境和前提。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3.58.17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