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危险度分层的结肠镜检查在结直肠癌筛查中的效用分析:一项社区人群筛查研究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尤菊萍 严海东 严峥 孔德松[2,3] 胡学军 马炯[1] 张肖[1,3] 花海兵[1,3] 

机构地区:[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4400 [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医院,江苏南京210001 [3]江苏重大健康风险管理与中医药防控政策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01

出  处:《医药前沿》2022年第26期136-138,共3页Journal of Frontiers of Medicine

基  金:江苏省第五期“333人才工程”项目;构建基于隐私安全人工智能技术的古代经典名方研究平台(ZT202113);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JKFXFK-006)。

摘  要:目的:以江阴市大肠癌的筛查结果为依据,探讨国内大肠癌筛查模式在大肠癌的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问卷筛查、粪便隐血试验(FOBT)、肠镜三者相结合,选取临床近6万份病历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腺瘤组、异型增生组、大肠癌组、良性息肉组病变的大小数目位置以及年龄性别的差异,并分析FOBT、危险度评估及两者并联筛查的效益。结果:初筛阳性人数为7155人,初筛阳性率为11.87%。对3万例进行FOBT检查,阳性比例为2.54%。且年龄与阳性率呈正向关系。对其中的1320例进行肠镜检查,不同性别间,初筛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5~50岁受试者初筛检查阳性率为18.05%,而50岁以上受试者初筛检查阳性率均低于14%。男性大肠癌阳性比例58.40%,女性大肠癌阳性48.55%,男性大肠癌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随着年龄不断增加,大肠癌检出率也随之升高。相较于45~50岁的受试者,70岁以上的受试者大肠癌检出率增加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饮酒情况是结直肠癌的风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采取的问卷筛查、FOBT、肠镜三者相结合的筛查方法不仅弥补了单一FOBT检测的不足,且筛查人群大肠癌疾病的诊疗费用低于非筛查人群,符合我国社区人群筛查的基本要求。

关 键 词:结直肠癌 临床大样本筛查 FOBT 肠镜检查 江阴市 

分 类 号:R735.3[医药卫生—肿瘤]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