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刘媛 原婉琼 李婷[1,2] 王平章[1,2] 吕平[1,2] 吴利新 阮国瑞 韩文玲[1,2] 莫晓宁[2]
机构地区:[1]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免疫学系,北京100191 [2]北京大学人类疾病基因研究中心,北京100191 [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北京100191 [4]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北京100044
出 处:《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年第6期1238-1243,共6页Journal of Peking University:Health Sciences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97147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7202081)。
摘 要: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是一种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B细胞前体的异常增殖[1],B-ALL是儿童最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费城(Philadelphia,Ph)染色体是最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异常核型,由第22对染色体长臂和第9对染色体易位产生BCL-ABI融合基因[2],转录翻译为持续激活的BCR-ABL酪氨酸激酶,进而活化下游一系列信号通路[3],如PI3K-Akt、Ras-Raf-Mek-Erk和Wnt通路等[4-8]。约95%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和20%的B-ALL患者产生BCR-ABL激酶[9]。伊马替尼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以竞争性抑制BCR-ABL的ATP结合位点,进而阻止酪氨酸磷酸化和下游信号传导,导致细胞生长阻滞进而引起细胞凋亡[10],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CML和Ph+ALL患者[11-12]。尽管伊马替尼在CML和Ph+B-ALL的治疗中已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有一部分B-ALL患者难以治愈。因此,研究B-ALL患者的发病机制和开发新的治疗靶标至关重要。
关 键 词:CMTM3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伊马替尼 细胞增殖 WNT信号通路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