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邓立峰 Deng Lifeng
机构地区:[1]《中国艺术报》社
出 处:《艺术学研究》2022年第6期86-95,共10页Chinese Journal of Art Studies
摘 要: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作为新兴媒介的摄影被广泛运用于对殖民地和有色人种的图像制作中,成为种族主义和殖民主义的鲜明标识。在今天,利用这些殖民影像及其内在元素颠覆和批判种族主义叙事,已经成为出身于曾经被殖民、受歧视族群的艺术家进行创作的重要范式。当代艺术家基于对传统殖民影像内含的“混杂性”(hybrid)特征的观察,以早期民族志影像塑造“异国情调”的商业照片为再创作的资源,以挪用、戏仿等手法,揭示了基于本质论而生产出来的传统种族影像背后的混杂性状态—由殖民活动引发的跨文化形态,解构了致力于塑造“文明—未开化”二元对立的殖民叙述,批判了种族主义的基本逻辑。但这些艺术家也由于其自身的混杂性身份,很难从殖民地“原住民”视角去触摸、解决历史症结。因此,如何通过艺术手段,在西方话语和曾被殖民的族群之间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如何从原殖民地内部瓦解种族主义话语,是当代关心种族议题的艺术家应该正视的课题。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