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杂性

作品数:252被引量:673H指数:11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相关作者:胡洁娜高文惠汤拥华张旭鹏李莉明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下《最后的礼物》中的文化身份问题研究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25年第7期45-49,共5页俞悦 张弛 
2024年度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心灵的流亡——20世纪英国后殖民小说中的文化危机与身份重构”(项目编号:202410298187Y)。
古尔纳的小说《最后的礼物》借助两代移民者的人生际遇来审视非洲人在异族土地上的文化流浪,展现了后殖民背景下混杂文化、模拟策略与身份构建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聚焦于霍米·巴巴的“混杂性”“模拟”和“文化身份”等重要观念,...
关键词:《最后的礼物》 霍米·巴巴 混杂性 模拟 身份重构 
悬浮、混杂与庇护——因卡·修尼巴尔作品中的后殖民叙事
《世界美术》2024年第4期57-62,共6页张天禹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黑龙江冰雪旅游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B099)。
尼日利亚裔英国艺术家因卡·修尼巴尔在3岁时移居尼日利亚,17岁时又回到英国学习艺术,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修尼巴尔自称为“后殖民时代的混血儿”。通过绘画、雕塑、装置、摄影和电影等多种媒介,修尼巴尔在介于故乡和移民地之间的...
关键词:因卡·修尼巴尔 后殖民主义 混杂性 跨文化 文化认同 
“英国性”:英国民族身份的建构与重构
《英语文学研究》2024年第2期101-115,共15页杜海霞 
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儿童文学中的‘英国性’研究”(2024-ZDJH-571)阶段性研究成果。
始于18世纪的“英国性”一词是当代批评话语体系中的热门词汇之一。它本质上是一种身份的指涉,其兴起与英国人在大英帝国衰落之后,在欧洲一体化和世界全球化大背景下,如何定位民族身份密切相关。但是“英国性”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概念...
关键词:“英国性” 身份 共同体 后殖民 混杂性 
当代非裔美国艺术家的身份探寻路径
《艺术市场》2024年第10期78-79,共2页敖立雯 
本文以克里·詹姆斯·马歇尔、尼基德卡·克洛斯比、托印·奥吉赫·奥杜托拉3位非裔美国艺术家为例,探究全球艺术话语体系下当代非裔美国艺术家沿着不同路径对自我身份的探寻。3位艺术家致力于构建东西方交融的混杂文化体系和艺术舞台,...
关键词:西方当代 非裔艺术 全球艺术 混杂性 
再流动视域下的马华留台作家研究
《华夏文化论坛》2024年第3期255-262,共8页温明明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东南亚华文文学史料专题研究、分类编纂及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22&ZD272)阶段性成果;暨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重写马华文学史”(项目编号:23JNQMX46)资助
东南亚地区是中国之外华人向世界流动的另一个源头,形成了华人再移民和再流动的突出现象。在东南亚各国中,马来西亚华人的再移民和再流动是比较突出的,长期以来形成了流向欧美和流向中国台湾两个传统、两个社群,马华留台作家即为这一传...
关键词:马华留台作家 再流动 混杂性 
回归混杂性:重审柄谷行人风景论中言文一致问题被引量: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56-68,179,共14页汤拥华 
柄谷行人以言文一致问题为枢纽展开有关“风景的发现”的论说,为风景批评开辟了新的理论空间。可以在以下几个层面接着柄谷行人讲:首先,借助柄谷行人有关透明性的论说,打开风景批评的语言论向度,同时评估这一论说所承载的现代性叙事的...
关键词:风景 柄谷行人 言文一致 透明性 混杂性 
混杂性理论下赵健秀短篇小说中的男性形象研究
《品位·经典》2024年第9期24-26,40,共4页宁双双 董晓烨 
美国华裔作家赵健秀提倡突破美国霸权主义男性话语赋予的华裔男性的弱势地位,在美国语境中确立华裔男性的身份。在短篇小说创作中,赵健秀探讨了美国华裔男性的混杂文化身份焦虑与男性形象危机,进而采用语言混杂、价值观混杂与英雄传统...
关键词:赵健秀 华裔美国男性形象 混杂性 
卷首语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现代人的时间感似乎总在加速,2024年倏忽而至,带来新起点与新期许。值此之际,“以文学为方法”,便不只是陈词滥调,而是给予新旧之交的我们一种超越性的力量。本期以“亚非文学研究”打头,意在向读者彰显困局中的文学想象力。印度达利特...
关键词:文学想象力 后殖民理论 卷首语 混杂性 亚非文学 米亚 陈词滥调 新起点 
什么是道路?——论米亚·科托“混杂性”书写的政治内蕴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4年第1期19-32,共14页闵雪飞 
莫桑比克作家米亚·科托书写中的“多元主义”与“杂糅”葡萄牙语和土著语言的努力让他获得了后殖民主义文学研究的“厚待”,在一个现代化失败的国家,获得了某种“文学现代性”。尽管米亚·科托目前已经弱化了“混杂性”书写,题材也从...
关键词:混杂 新人 内战 身份构建 现代化建设 
世界文学的科幻想象:以“狩猎愉快”的混杂性书写为例被引量:1
《中国比较文学》2023年第4期61-72,共12页吴维忆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项目批准号:21WWWB005)的阶段性成果。
全球各地不断涌现的科幻新浪潮,正在以其对“世界性”的思想实验改变世界文学的内涵和可能的形态。在细读刘宇昆的短篇小说“狩猎愉快”(Good Hunting)的基础上,本文借鉴霍米·巴巴(Homi Bhabha)的后殖民理论,进一步阐释了这一文本的多...
关键词:科幻 世界文学 “狩猎愉快” 混杂性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