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以来深圳天后信仰地理背景及景观建构探析——以赤湾天后宫为例  被引量:1

An Analysis of the Geographical Background and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Tianhou Belief in Shenzhen since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Taking the Tianhou Palace in Chiwan as an Exampl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崔馨文 薛晓萍 朱修春[1] Cui Xinwen;Xue Xiaoping;Zhu Xiuchun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  处:《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10期67-79,共13页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基  金: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1年度一般课题“明清时期深圳祠神信仰与地域认同研究”(SZ2021B030)。

摘  要:宋元以降,妈祖信仰自闽入粤,在深圳地区广为流播,赤湾天后宫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文化形式成为深圳妈祖信仰的典例景观。赤湾天后宫的发展根植于深圳地区山海错峙的地理环境和五方杂处的区域人口组成。明清两代,赤湾天后宫先后经历了八次重修。赤湾天后宫的历次重修,是其文化景观规模、形制不断变化的过程,也是国家与地方互动的过程。这一文化景观的动态变迁折射出深圳妈祖信仰从民间到官方、从官方到民间的发展轨迹以及二者之间不断被重新定义的复杂关系。天后信仰通过彰显神迹来保护深圳地区民众免受外部侵扰,从而进入当地历史。天后宫被纳入“正祀”之列,实现国家权力对祭祀合法性的垄断,表现出国家权力对地方社会的控制。官方化的信仰亦是官民互动的纽带。无论是地方精英或是普通民众,对官方化的天后信仰采取合作态度,从而参与到与国家的互动之中。赤湾天后宫为社会各阶层提供了信仰空间,相同的历史记忆构成了地域认同的基础,对深圳地区发挥着区域整合和凝聚的作用。在当代,赤湾天后宫作为文化景观被不断重构,但赤湾天后宫仍兼具历史记忆与地域符号之意,是深圳地区生生不息的历史文化源泉。在文化景观视野下考察赤湾天后宫及其蕴藉的妈祖信仰,对当今深圳社会和城市发展仍深具意义。

关 键 词:文化景观 深圳 妈祖信仰 赤湾天后宫 

分 类 号:B933[哲学宗教—宗教学] K248[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