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对“真如熏习”的阐释及其理论意义  被引量:1

Taixu’s Interpretation of"Tathagatagarbha Influence"and Its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张文良[1] Zhang Wenliang

机构地区:[1]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北京100872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1期56-60,共5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基地重大课题“南北朝《涅槃经》注释书的综合研究”(19JJD730005)阶段性成果。

摘  要:“真如熏习”概念出现于《大乘起信论》,在近代唯识学复兴运动中,围绕这一概念能否成立,支那内学院的欧阳渐、王恩洋与太虚法师之间曾发生激烈的争论。这一争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性宗”“相宗”之争在近代的延续,彰显了双方对于唯识学与《大乘起信论》如来藏思想的不同立场。太虚的“真如熏习”观体现了圆融开放的佛教观,对我们思考中国佛教的思想特质和佛教中国化的内在逻辑不无启发。

关 键 词:太虚真如熏习 种子熏习 《大乘起信论》 

分 类 号:B948[哲学宗教—宗教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