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天艺 Zhang Tianyi
机构地区:[1]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 处:《世界哲学》2022年第6期137-147,共11页World Philosophy
摘 要:关于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究竟是如何界定一个命题有无意义的,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在传统解读看来,维特根斯坦结合“图像论”和“真值函项论”建立了一个意义理论,以此来界定一个命题有无意义。而与之对立的决然解读则认为维特根斯坦所持的是一种简约的无意义观,因而是拒斥任何意义理论的,对无意义的界定仅通过我们日常的语言能力就足够了。两种解读有着各自的长处,但也都面临着相应的困难。然而在一些关键方面,这两种解读其实是可以契合的。此外对无意义界定问题的讨论,最终还会牵涉到《逻辑哲学论》中的张力问题,而如何理解这种张力其实也就意味着如何看待前后期维特根斯坦所存在的核心差异。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