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宋晓杰[1,2] SONG Xiao-jie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 [2]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研究所
出 处:《伦理学研究》2022年第6期25-32,共8页Studies in Ethic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当代西方左派的宗教转向与社会批判范式的内在转型研究”(18BZX031);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20-cx-01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当代重大问题研究”(19ZDA020)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青年马克思道德思想对人的本质、存在和解放问题的分析力求把描述人的存在和社会发展的历史科学同致力于人类主体之自我审视的辩证人类学统合起来,且以事实性和规范性、世俗性和神圣性、个体性和社会性的张力关系为核心特征。它表现为如下的发展过程:从个人的纯粹主观世界,转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事务,进而回归实在的感性世界和物质生产过程;从在道德内在性模式和规范性政治之间摇摆,转向从真正的人到现实的人的道德现象学分析,最终确立以现实的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中心的道德意识形态批判。一旦把握了这个将人的本真存在彻底奠基在社会历史深层构架的思想进程,我们便找到了揭示马克思道德思想的基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