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中国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人文性路径  被引量:9

The Humanistic Path of Constructing Chinese Autonomous Systems of Knowledge of Sociology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刘亚秋 LIU Yaqiu

机构地区:[1]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市100732 [2]中国社会科学院社区发展研究室,北京市100732

出  处:《新视野》2023年第1期46-54,共9页Expanding Horizon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潘光旦社会学思想研究”(21BSH026)。

摘  要:发展中国社会学的人文性,是建构社会学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人文性与科学性是成对出现的概念:社会学的科学性是一种工具性的存在;人文性则可以成为一个实体,它通过探寻中国社会的实质性特征,聚焦于人与社会关系方面的知识,立足于从人的角度去理解社会的构成。中国社会学的人文性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潘光旦在中国现代化早期提出“新人文思想”的尝试、费孝通对社会“心态”研究的探索,以及当下一些社会学人对社会文化和历史的深入研究。在当代中国对社会人文性知识的探索,需要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回到社会现实本身,去发现和理解“活”的社会文化,探寻新形势下社会文化创新的学术表达。

关 键 词:社会学 人文性 田野调查 人的精神世界 

分 类 号:C91-0[经济管理]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