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朱荣英[1]
机构地区:[1]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开封475001
出 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6期200-200,共1页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
摘 要: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来自完美化、理想化的极端诱惑,表现了人的卓越化与高贵化的努力。这确实是人的本性使然,但令人真正困惑的是自由生存的限度与人创造幸福的能力。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由的形成根据和幸福的内在源泉,其落实与推进的程度却依存于社会共同体及其“关系总和”的根本改造。毕竟,不同的生存条件与制度环境造就了不同的自由方式及其幸福蕴含,只有铲除异化劳动并扬弃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间的对立,使人的能力的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目的,才能使之达到高度和谐的自由境界。
关 键 词:生存条件 社会共同体 创造幸福 内在源泉 自由幸福 自由境界 完美化 异化劳动
分 类 号:A81[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