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谢澍[1]
出 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22年第6期209-209,共1页China University Academic Abstracts
摘 要:除了“生硬”地违反刑事诉讼程序,冤错案件的形成还可能来自“根深蒂固”的显性认知偏见或“无意识”的隐性认知偏差,尤其是审前程序的主导性偏见以及偏见传递的制度性路径,可能导致审前程序中的认知偏差传递至后续刑事诉讼程序进而产生系统性的负面影响。刑事诉讼审前程序改革进程中,应当遵循“认知主体之实质多元”“认知行为之及时监控”“认知构造之有效平衡”的认知原理,进而探索检察介入侦查的认知基础、“捕诉合一”改革的认知保障,并且以检察机关主导责任为中心平衡审前认知构造。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221.15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