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众文化时代的“假肢记忆”  被引量:6

A Study of“Prosthetic Memory”in the Era of Popular Culture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陶东风[1] 吕鹤颖 Tao Dong-feng;Lyu He-ying

机构地区:[1]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出  处:《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2年第9期89-96,112,共9页Modern Communication(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基  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生学研究(以粤港澳地区为中心)”(项目编号:2018WZDXM026)的研究成果。

摘  要:作为一种新的记忆形式,“假肢记忆”是由现代传播技术支撑的媒介化记忆,其生成与当代大众文化的兴起与发展密不可分。假肢记忆极大地挑战了本质主义的记忆理论,超越了生物学的有机记忆、私有记忆观念。假肢记忆尽管是一种被大众传播所中介的记忆,但却依然建立于身体化的、感性的经验之上,具有激发人的同感、激励人的行动的能力,对人的主体性和身份认同产生深刻影响。假肢记忆也拓展了阿伦特、哈贝马斯等的“公共领域”概念,使得公共领域的建构摆脱了对共享物理空间和共同体生活的依赖。

关 键 词:假肢记忆 大众文化 身份政治 

分 类 号:G206[文化科学—传播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