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索南才让[1] Suonan Cairang
机构地区:[1]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出 处:《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2期38-47,共10页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基 金:2022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高层次项目培育专项(重大)“藏文世俗法典古文献汉译与研究”(2022SPYZX01ZD);四川省重点中华文化研究院藏羌彝文化研究院2021年藏羌彝文化普及项目“藏文世俗法典写本文献汇编”;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第二批重大项目“藏文世俗法规古文献整理与研究”(14ZDB110)阶段性成果。
摘 要:中华法系中藏文世俗法典与藏族演化史相伴而生,并不局限于藏族发展的特定历史阶段,也不专指具体的某部成文法典,而是涵盖上至唐代吐蕃王朝下至涉藏地区民主改革之前,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法律格局和国家法、地方法、宗教法、习惯法交叉调整的规范样式。藏文世俗法典主要有吐蕃时期的吐蕃本土的法规碑文、敦煌藏文世俗法典文献、《三十六章法典》,帕木竹巴时期的《十五章法典》,藏巴王时期的《十六章法典》《十三章法典》,甘丹颇章时期的《十六章法典》《十三章法典》《十二章法典》等不同写本文献。不同时期制定颁布的藏文世俗法典与藏文史籍中藏文世俗法典文献材料之间有相互补阙的作用。这些材料从不同时期、不同个案、不同教派、不同层次、不同角度、不同背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藏文世俗法典制定颁布及实行状况。这些规范是附随历史的脉络递进形成的,在内容上涉及刑事、民事、行政、宗教、政治、军事等方面,呈现出较强的多元性与互补性,并在实践中发挥出法律的功能。历史上,藏文世俗法典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边疆稳定、稳定民族内部关系、促进涉藏地区经济繁荣、推动与周边地区交往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关 键 词:藏文文献 世俗法典 边疆稳定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6.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