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滕飞 陆忠文 姬中杰 刘西建 TENG Fei;LU Zhongwen;JI Zhongjie;LIU Xijian
机构地区:[1]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山东济南250355
出 处:《江苏中医药》2023年第1期10-13,共4页Jiangsu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 金:山东省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SDYKC19142、SDYKC20051)。
摘 要:温潜法溯源于《伤寒论》,由民国时期医家祝味菊先生明确提出,即以温阳潜镇之法调阴阳、安脏腑。阳虚是抑郁症的重要病机之一,从“温潜”理论出发,临证以阳虚为本、病郁为继为基本病机,进而从心、脾、肾阳气不足角度分别阐述,并采用对应的治法与方药。对于阳虚病郁者,治以温阳固本、行气解郁;上阳不足者,治以温通心阳、重镇安神;中阳不足者,治以温脾开郁、敛阳安神;下阳不足者,治以潜阳封髓、引火归元。辨析阳虚所致抑郁症的具体分型,分而论治,温而潜之,以调理整体气机状态,从而达到温阳、安神、解郁之效。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