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李路桥 沙慧子 邹征云[1] LI Luqiao;SHA Huizi;ZOU Zhengyun
机构地区:[1]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肿瘤中心暨南京大学临床肿瘤研究所,江苏南京210008
出 处:《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22年第11期1021-1024,共4页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Biotherapy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872484,No.82073365);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专项(No.BE201960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No.BK20181115)。
摘 要:恶性黑色素瘤(MM)是一种恶性程度高、早期易转移、死亡率高的肿瘤。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新型免疫疗法的发展,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期得到了较大提升。然而,在ICI治疗期间或之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尤其是在ICI联合治疗时。免疫相关性肝炎是其常见不良反应,但大多数肝炎病例为轻中度,严重免疫相关性肝炎的发病率低。报告一例58岁ⅢC期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3个周期双重免疫治疗后出现了严重免疫相关性肝炎,血检结果提示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明显增高,经过大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治疗后,患者的TBIL明显改善,ALT也恢复正常。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