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方舟 Fang Zhou
机构地区:[1]武汉大学 [2]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3]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
出 处:《当代作家评论》2022年第5期200-206,共7页Contemporary Writers Review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90年代诗人译诗与中国新诗的突围研究”(21CZW054)研究成果。
摘 要: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生活与文化思潮的变化,中国当代新诗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置身新的境遇,部分诗人表现出承担意志与精神。王家新作为从20世纪80年代走来的诗人,经历了时代的宏大叙事,其经历与个性使他成为那一代诗人中独特的“这一个”。面对新的时代命题,在随笔、创作谈、诗论、诗歌访谈录中,王家新自觉思考诗与时代之关系,探究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专注于诗歌的“承担”问题。何谓承担?王家新认为:“‘承担’,首先是承担生命之重。除此之外,一个诗人当然还应有一种更大的关怀,因为‘人生的’也就是‘历史的’,‘语言的’也必然会是‘文化的’。”王家新:《回答普美子的二十五个诗学问题》,《诗探索》2003年第1-2期合辑。在他心中,诗是一种自我表达与承担,诗创作是以诗的方式介入时代、历史,介入人类的精神生活,承担人生、历史的重量,承担生命之重、语言之重、文化之重。王家新的承担精神是一种对时代的承担,也是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承担,他的诗歌实践对这种承担精神做了最好的“回答”。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19.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