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机构地区:[1]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江苏苏州215006
出 处:《当代医药论丛》2023年第1期75-80,共6页
基 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临床试验机构能力提升项目(SLT202009)。
摘 要:目的:探讨原发颌面头颈部淋巴瘤的临床特征,总结其病理类型、分期、治疗方法与预后的关系,提高临床医生对颌面头颈部淋巴瘤的认识,为该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15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1日收治的82例颌面头颈部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符合诊断条件的颌面头颈部淋巴瘤患者共82例,男女比为1.65:1;年龄分布为24~80岁,中位年龄56岁。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颌面头颈部逐渐增大的肿块,其中无痛肿块最多共62例(75%)。最常见的发病部位为唾液腺共38例(47%)。临床分期Ⅰ~Ⅱ期60例(73%),Ⅲ~Ⅳ期22例(27%)。非霍奇金淋巴瘤(NHL)79例(96%),霍奇金淋巴瘤(HL)共3例(4%)。共68例(83%)接受手术治疗。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临床分期Ⅲ~Ⅳ期(P=0.014)、未接受手术治疗(P=0.009)是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就颌面头颈部淋巴瘤而言,其临床表现多为逐渐增大的无痛肿块,表现极不典型,易导致误诊漏诊。而临床分期晚(Ⅲ~Ⅳ期)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就本组数据研究而言,手术是有效的诊治手段。综上,我们认为对于疑似病例能早发现、早诊断,并结合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改善预后。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91.1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