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子》“文学”又观的臂喻化建构及影响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出  处:《新华文摘》2022年第22期184-184,共1页

摘  要:唐启翠在《文学遗产》2022年第4期撰文指出,《苟子》“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等一系列警喻,直接将“文学”与诗书礼乐、琢玉制器、佩玉节步、养德育人相关联,建构了琢玉(技艺)佩玉(礼制)与化人、作文相呼应生发的类比传统,和以人文化成为底色的整体文学观。而滥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发展于新石器时代,隆盛于商周的玉石信仰、琢玉实践与佩玉文化传统,以及对金石珠玉物性特征的认知与想象,奠定了《苟子》文学观化建构的物性基础、技艺传统和文化语境,形成了“雕琢其章”“金玉其相”“金声玉振”等文学观念和话语模式,并对后世文学批评话语范式重要影响。

关 键 词:《文学遗产》 旧石器时代晚期 话语模式 文学批评话语 金声玉振 诗书礼乐 文学观念 琢玉 

分 类 号:I206[文学—中国文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