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出 处:《新华文摘》2022年第22期184-184,共1页
摘 要:唐启翠在《文学遗产》2022年第4期撰文指出,《苟子》“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等一系列警喻,直接将“文学”与诗书礼乐、琢玉制器、佩玉节步、养德育人相关联,建构了琢玉(技艺)佩玉(礼制)与化人、作文相呼应生发的类比传统,和以人文化成为底色的整体文学观。而滥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发展于新石器时代,隆盛于商周的玉石信仰、琢玉实践与佩玉文化传统,以及对金石珠玉物性特征的认知与想象,奠定了《苟子》文学观化建构的物性基础、技艺传统和文化语境,形成了“雕琢其章”“金玉其相”“金声玉振”等文学观念和话语模式,并对后世文学批评话语范式重要影响。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216.73.21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