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石器时代晚期

作品数:801被引量:2439H指数:26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相关作者:陈全家高星王春雪赵海龙李有骞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旧石器晚期原始手工业打制石器加工厂产品多分布广
《中国集体经济》2025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刘建新 闫海红 
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文化遗址遍布各地。出现专门的打制石器加工场所,经过人工筛选的原材料,不断改进的加工工具,娴熟的加工技艺,中国旧石器文化进入空前繁荣的阶段。出土文物琳琅满目,石器产品出现了许多新的加工...
关键词:打制石器 旧石器时代晚期 古人类活动 旧石器文化 加工场所 加工工具 制作技艺 出土文物 
山西下川遗址水井背地点石核的剥片技术
《人类学学报》2025年第1期14-26,共13页蔡馨毅 杜水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20&ZD257)。
山西下川遗址作为中国北方地区典型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确认包含简单石核-石片技术及细石叶技术两大技术类型。现通过全面考察下川遗址水井背地点石核-石片技术所见石核的各项技术特征,归纳得出台面导向和剥片面导向两大剥片组织策略...
关键词:下川 旧石器时代晚期 石制品 石核 剥片技术 
穿越时空的红山之旅(上)
《我们爱科学》2025年第1期59-63,共5页阿文 
你知道吗?在我国辽河流域,从大概1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就有人类在那里活动。后来,这里形成了辉煌的红山文化。它就像个神秘的宝库,有无数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这一次,请跟随小编前往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的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一...
关键词:红山文化 旧石器时代晚期 牛河梁遗址 辽宁省朝阳市 辽河流域 博物馆 建平县 穿越时空 
西南丝绸之路上的旧石器文化与人群交流
《人类学学报》2024年第6期979-992,共14页李浩 肖培源 彭培洺 王雨晴 陈清懿 Ikram QAYUM 贾真秀 阮齐军 陈发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藏高原地球系统基础科学中心项目(BSCTPES,41988101);青藏高原地球系统与资源环境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TPESER202210)。
西南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东南亚大陆、南亚及中亚南部等区域的重要纽带,为理解旧石器时代古人类的迁徙扩散与文化交流提供了独特的跨区域视角。本文首先根据历史文献、现代交通网络和遥感影像等资料,重建了历史时期...
关键词:西南丝绸之路 旧石器时代中期 旧石器时代晚期早段 古老型人类 早期现代人 
黑龙江东宁新立村北山旧石器地点的石器研究
《文物春秋》2024年第6期32-40,共9页陈全家 魏天旭 宋吉富 杨枢通 李有骞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批准号:16JJD780008)研究成果。
2018年4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和东宁市文物管理所组成调查队在黑龙江省东宁市进行了旧石器考古调查,共发现旧石器地点17处,采集石器近800件。新立村北山地点为其中一处,共采集石制品54件,包括石核、石片、工具、断...
关键词:石器 新立村北山地点 黑龙江东宁 旧石器时代晚期 
中国北方地区细石叶技术的起源与兴衰过程
《考古学报》2024年第4期449-472,共24页仪明洁 高星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京津冀地区旧石器晚期至新石器初期考古遗存综合研(项目批准号:20LSC020)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全球石器技术呈现小型化趋势[1],以生产形态规范且窄长、两边刃平行、薄锐锋利的细石叶为目标的细石叶技术存在于东亚、北亚及北美部分地区,在古人类适应生存、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细石叶技术 旧石器时代晚期 石器技术 兴衰过程 中国北方地区 社会发展过程 古人类 
王府井时间线:繁华的诞生史
《中国国家旅游》2024年第10期18-19,共2页颜子琦(文/整理) 
位于北京心脏地带的王府井大街积淀着厚重的历史。从旧石器时代的遥远回响,到元明清时期的皇家贵胄云集,再到近现代的商业繁华,它的每一次转身都铭刻着时代的印记,见证着北京乃至中国的社会变迁。距今2.4万至2.5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 元明清时期 心脏地带 社会变迁 王府井大街 繁华 近现代 
细石叶技术:史前时代的标准化
《化石》2024年第3期65-68,共4页闫晓蒙 刘亚丽 
细石器与细石叶在远古的史前时代,石器技术是人类应对生存挑战的重要凭仗,它能够为人类提供锋尖利刃,帮助人类捕获猎物、屠宰动物、获取食物。几百万年以来,面对环境和气候波动带来的挑战,古人类体质演变的同时,还不断对石器技术进行调...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 石器技术 细石叶 史前时代 人类史 细石器 气候波动 生存挑战 
“202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招果洞遗址:“时间之书”洞见万载
《当代贵州》2024年第39期24-24,共1页舒畅 
简介2016年至2020年,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和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对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最终确认该遗址文化堆积从距今4万年一直延续到全新世,跨越了整个旧石器时代晚期和新石器时代,堆积连...
关键词:考古新发现 考古发掘 旧石器时代晚期 新石器时代 历史文化学院 贵安新区 四川大学 文化堆积 
青海古道觅踪: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中国土族》2024年第3期56-59,共4页毕艳君 
从距今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地处青藏高原、地势高耸、雪山叠嶂的青海大地上,就已经有了繁衍生息的青海先民。由于青海特殊的地理环境,古代交通路线大多逐水草而过,以解决人畜用水;为绕沙漠、冰川等天然屏障,线路迂回曲折;又由...
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 交通路线 人畜用水 天然屏障 山高路险 地理环境 古渡 青海古道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