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僧学堂:汉传佛教僧人教育现代化的艰难启动  

The Monk School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The Difficult Start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ese Buddhist Monk Education

在线阅读下载全文

作  者:许效正 Xu Xiaozheng

机构地区:[1]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

出  处:《宗教学研究》2022年第4期165-171,共7页Religious Studies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清报刊中的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1840-1911)”(22BZJ018)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1906-1911年间,直隶、奉天、江苏、浙江等地出现了一批僧学堂。这些僧学堂的产生,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一个缩影,是清末新政和庙产兴学运动直接推动的结果。清末僧学堂的数量不多,层次不高,开办的时间也长短不一,却是由佛教学务公所和僧教育会等现代社团,按照《奏定学堂章程》的有关规定筹办和管理的现代学堂,是汉传佛教僧人教育现代化正式启动的重要标志。在传统与现代、专制与民主、科学与愚昧的矛盾空前激化的历史条件下,清末僧学堂的筹建和运行经常遭到基层官员的无情打击、办学绅士的肆意破坏和守旧僧人的竭力阻挠,生存环境非常恶劣。

关 键 词:清末 僧学堂 庙产兴学 僧人教育 佛教 

分 类 号:B946[哲学宗教—宗教学] K252[历史地理—历史学]

 

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参考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耦合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二级引证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同被引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期刊文献:

正在载入数据...

相关的主题
相关的作者对象
相关的机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