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产兴学

作品数:87被引量:197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相关作者:徐跃袁泉梁勇刘成有王雷泉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新县制推行中“庙产兴学”的再起与纷争——以溧水县简易师范学校为例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33-39,共7页李彪 
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山西红色资源赋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2023JGSZ010);山西农业大学思想政治工作专题研究项目“‘中国式现代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ybkt202315)。
教育作为新县制制度设计的重要一环,在新县制推行中备受重视。这导致了“庙产兴学”的再次兴起。同时,新县制“管、教、养、卫”的制度设计、地方自治的核心内容等因素深刻影响了这一时期“庙产兴学”及围绕庙产提拔所产生纷争的形态,...
关键词:新县制 庙产兴学 佛教会 县参议会 
近代北京“庙产兴学”过程中佛教界的角色与反馈
《法音》2024年第4期41-47,共7页张宇桐 
庙产兴学自清末开展以来,因其涉及教育近代化、民众信仰等诸多问题,引发了民众、政府、知识分子以及宗教界等多方的关注。但将寺院改作校舍的过程也造成了矛盾不断,尤其是1929年的铁山寺事件,一工会在没有接到社会局复文的情况下,占领寺...
关键词:庙产兴学 佛教界 铁山寺 教育近代化 民众信仰 宗教界 寺院 诸多问题 
中国佛教组织近代化转型的发轫--以“佛教学务公所”为中心被引量:1
《宗教学研究》2024年第1期125-131,共7页胡永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以来中国汉传佛教教育的转型研究”(21BZJ0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18ZDA233)阶段性成果。
近代中国佛教最早的组织形态是“佛教学务公所”,它的产生标志着中国佛教组织近代化转型的开始,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其组织价值定位转向重塑中国佛教的社会角色;另一方面,其产生过程与组织架构呈现兼顾僧俗的特点,组织功能体现出公...
关键词:庙产兴学 公共化 近代化转型 主体意识 价值定位 组织架构 功能体现 
论近代中国禁香运动的两个阶段及特征
《宏德学刊》2023年第1期52-62,共11页胡永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以来中国汉传佛教教育的转型研究”(项目批准号:21BZJ03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儒佛道三教关系视域下中国特色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项目批准号:18ZDA23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近代禁香运动的开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大致以第一次庙产兴学为界。近代禁香经历了从单纯的禁止妇女入庙烧香,到庙产兴学的开展激发部分舆论对于烧香等活动的全面禁止。到了辛亥革命以后,伴随着寺院管理政策的更迭,庙产兴学与禁香运动的延...
关键词:禁香 庙产兴学 民国佛教 生态环保 
“迷信”话语和“庙产兴学”政策的联动--清末新政时期四川禁止迎神赛会被引量:2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第3期280-288,共9页李璐 
晚清推广新式教育,既是国家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晚清新政改革的目标之一。因财力不足,筹款困难,清政府提出“庙产兴学”,即利用包括迎神赛会等常年祭祀活动的各种会社产业,筹办新教育或转用于新政中的其他领域;而这成为1901至1...
关键词:迎神赛会 清末新政 破除迷信 “庙产兴学” 
向日本寻求保护?——1915年汪雨春投书日使保护庙产案研究
《社会科学研究》2023年第2期151-163,共13页付海晏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代中国寺庙概况量化研究”(18AZS020)。
1915年7月,中日二十一条交涉后不久,拱卫军探访公所密探查获安徽芜湖佛教分部总务科干事汪雨春,以安徽青阳县一宿庵僧人了道为名,投书日本驻华公使,建议日本应借中国政府不保护佛教财产之机,与中国政府交涉保护、归还佛教被地方抢夺之财...
关键词:汪雨春 布教权 庙产兴学 汪德渊 二十一条交涉 
清末僧学堂:汉传佛教僧人教育现代化的艰难启动
《宗教学研究》2022年第4期165-171,共7页许效正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晚清报刊中的佛教文献整理与研究(1840-1911)”(22BZJ018)的阶段性成果。
1906-1911年间,直隶、奉天、江苏、浙江等地出现了一批僧学堂。这些僧学堂的产生,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深刻变化的一个缩影,是清末新政和庙产兴学运动直接推动的结果。清末僧学堂的数量不多,层次不高,开办的时间也长短不一,却是由佛教...
关键词:清末 僧学堂 庙产兴学 僧人教育 佛教 
近代江浙地区汉传佛教教育的实践与特点
《宗教学研究》2022年第3期130-137,共8页胡永辉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代以来中国汉传佛教教育的转型研究”(21BZJ031)阶段性成果。
在近代“庙产兴学”问题再次突显的背景下,辛亥以后江浙地区佛教界注重与世俗力量的互动,佛教教育的办学实践反映出中国佛教界“办学兴教”的自觉意识。在办学模式方面,江浙地区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和现代化的学制体系,体现出平衡内外学的...
关键词:近代佛教 僧教育 庙产兴学 佛学院 中华佛教总会 
论杨仁山居士对振兴晚清中国佛教的贡献
《法音》2022年第5期65-69,共5页步应华 
从汉至清,中国佛教一路跌跌撞撞、兴衰起伏。到了晚清,又进入了一个明显的低谷期。于大的环境来讲,列强环伺,国势颓危,朝野抱守“老大中国”思维定势闭关锁国,被坚船利炮打开大门之后才发现,原来天朝的政治、经济、科技、军事已落后于...
关键词:杨仁山 庙产兴学 太平天国运动 兴衰起伏 闭关锁国 晚清中国 坚船利炮 低谷期 
孔府馆藏民国档案新见地方“庙产兴学”与文庙庙产纠纷问题探赜——兼论文庙保护及祀孔重要性的历史阐释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1年第4期149-160,共12页王凯 成积春 
2013年国家社会科学重大招标项目“历代孔府档案文献集成与研究及全文数据库建设”(项目编号:13&ZD108);2017年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大委托项目(项目编号:J17RA149)阶段性成果。
文庙"庙产兴学"是民国时期特有的社会现象,究其根本,是为儒家文化丧失其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所致。虽然制度化儒学在民国时期宣告解体,但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文化网络依旧有着巨大影响力,政府高层希望文庙"庙产兴学"能够合法合理地,...
关键词:民国时期 地方政权 庙产兴学 文庙纠纷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