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张蔷
机构地区:[1]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 处:《中国翻译》2023年第1期99-105,共7页Chinese Translators Journal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戏剧典籍在法国的译介与传播研究(1900一2017)”(项目编号:18CWW0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译者“为何译”、“译什么”和“怎么译”是书写中国文学外译史无法回避的根本性问题。法国外交官乔治·苏利耶·德·莫朗是20世纪初“侨居地汉学家”的代表,也是这一时期译介作品数量最为丰富、类型最为多元的西方译者。本文以翻译选择为视角,将莫朗置于“侨居地汉学”勃兴的历史背景中,考察其翻译生涯的选择、译介选材(单行本、选集和文学史著述)的特点,以及为顺应译入和译出文化语境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以此探究20世纪初期中国文学法译的特点。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18.188.24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