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归伶昌 Gui Lingchang
机构地区:[1]华中科技大学哲学学院 [2]德国科隆大学哲学系托马斯研究所
出 处:《世界宗教研究》2022年第12期82-90,共9页Studies in World Religions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阿奎那行动哲学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项目编号:21CZX056)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世界是否永恒的问题,在十三世纪波那文都和阿奎那的争论中达到了一个顶峰。为了捍卫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的立场,波那文都提出,在非存在之后的东西具有永恒的存在这一命题包含概念上的内在矛盾。本文在回顾波那文都这一论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阿奎那从创造者和受造物两个角度对波论证的驳斥,并指出,阿奎那的基本策略在于强调创世和普通创制活动仅具有类比上的相似性,本质上却完全不同,因此创世在行动者的角度不是一个亚里士多德意义上的变化,神创世的意愿与创世活动之间也没有时间上的相继关系,作为受造物的世界也不可能出自任何潜能。从而,关于创世,我们不能谈论时间上的先后,而只能谈论本性上的先后,世界时间上的开端自然也无从谈起。阿奎那的这一反驳可以被看做是其本体论,特别是人神之间本体论差别在创世问题上的具体应用,这也体现出其思想的高度融贯性。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6.15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