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索规则说明: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检 索 范 例 :范例一: (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范例二: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M=Visual
作 者:雷世文[1]
出 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23年第1期100-110,共11页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Studies
基 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科研项目“《野草》与中国古代文体修辞”的成果。
摘 要:骈体与赋体是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影响久远的文体,从修辞演变的历史来看,骈体文中的一些修辞特征是汉赋修辞成分演化的结果,而骈体文在赋体文学基础上发展起来。《野草》的创作吸收了骈体与赋体的修辞遗产,又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和改造。古代赋体和骈体对现代散文诗的影响主要不在内容,而是在于形式。鲁迅对赋体和骈体的肯定也多是从修辞角度出发,而非从内容层面着眼。古代赋体讲“铺采攡文”,骈体讲“沉博绝丽”,鲁迅化用、改造了这种修辞,以服务于自己的文体实践。《野草》注重形式美感的创造,而没有落入形式至上的陷阱,为中国古代文体修辞的运用转化提供了一个典范。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载入数据...
正在链接到云南高校图书馆文献保障联盟下载...
云南高校图书馆联盟文献共享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您的IP:3.17.17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