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体

作品数:535被引量:475H指数:9
导出分析报告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相关作者:许结王德华陈元胜冯莉踪凡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更多>>
相关期刊:更多>>
相关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检索结果分析

结果分析中...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视图:
排序:
“汉赋四大家”相关称谓的生成、接受及其存在的问题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5年第1期161-168,207,共9页赵金平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土地祭祀与早期中国乐歌的生成”(20FZWA010)的阶段性成果。
刘大杰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提出“汉赋中的四杰”、“汉赋中的四大作家”的说法,用来表述汉赋的代表作家及其文学成就。这种说法被后世接受并省称为“汉赋四杰”、“四大赋家”、“汉赋四大家”等,并将其视为文学史名词、文学流派和...
关键词:“汉赋四大家” 文学史观念 赋体分类 文学流派 汉赋作家 
论朝鲜李朝前期的“宗汉”赋学观及汉赋体创作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41-49,共9页刘秀秀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赋学编年史”(项目编号:17ZDA240)。
朝鲜半岛早在高丽末期,就仿效我国元朝科举的“变律为古”,也以古赋取士,从而接受了我国元朝“祖骚宗汉”的赋学观,开启了汉赋体的创作。进入李朝以后,在科举仍考古赋的制度规范下,汉赋体创作渐趋兴盛。明、宣以后,又大力阐扬我国明朝...
关键词:朝鲜李朝前期 “宗汉” 汉赋体 
论韩愈对传统赋体诗的超越
《惠州学院学报》2024年第5期62-70,共9页马怡茗 
韩愈作赋体诗的诗坛定论是片面的。韩愈的以赋为诗并非照搬赋法,而是师古创新,从赋中汲取适于诗歌的营养后熔铸改造以自树诗风。他以赋语入诗,却翻新用法,追求“奇”的风格与诗境。他借鉴赋体宏观性的描写角度和铺陈逻辑,具体内容刻画...
关键词:韩愈 赋体诗 诗歌革新 
《诗》义解缚与赋体自立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5期13-24,共12页易闻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历代赋论整理研究”(19ZDA249);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赋学通论”(18AZW011)。
班固“赋者古诗之流”的假设建立在国家盛衰和世运演变的历史推论之上,异于文体流变的观照角度。赋与《诗》制别体,才是自立之本。而“辞人之赋”“日月献纳”只就武、宣为论,在后人接受则扩大为汉赋的整体印象。“不歌而诵”则纠结讽...
关键词:六义 辞赋 诗赋略 不歌而诵 古诗之流 
赋体表达 曲尽其妙——探究《陈情表》“有意味的形式”
《中学语文教学》2024年第10期59-62,共4页时剑波 
文本是有意味的形式,“遵体识文,聚焦形式”才能追寻到文本的特质。《陈情表》作为抒情散文经典,常会因解读重心聚焦在孝情层面而遮蔽了形式的奥秘。分析层次结构的精心安排,会发现赋体铺陈、曲尽其妙是其特质所在:突出“臣”字,谦卑表...
关键词:有意味的形式 遵体识文 赋体铺陈 曲尽其妙 《陈情表》 
古代中医药学素材与《七发》创作
《华夏文化》2024年第3期43-46,共4页刘明 
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以中医药为主要内容的中医药学,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健康养生的理念及实践经验,所形成的中医药文化也凝聚着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哲理思想,孕育...
关键词:赋体文学 《七发》 中医药学 中医理论体系 中医药文化 汉赋 辩证论治 典范性 
论江淹赋体创新与诗歌之关系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4期424-429,共6页袁丁 
2019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汉魏六朝诗赋关系演变的多维研究”(19FZWB086)。
江淹赋体的创新与诗歌之间关系密切,其中名作《恨赋》《别赋》《四时赋》尤其具有代表性。《恨赋》继承了诗赋用史事的传统,尤其是诗歌注重吟咏个体历史人物与归类意识。《恨赋》与晋宋咏史组诗具有同构性。《别赋》大量改造前代诗歌语...
关键词:江淹   文体关系 
中国古籍“赋”体名称英译中的术语关联和术语规范
《甘肃高师学报》2024年第3期40-47,共8页曾丽馨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2021年度科研项目“敦煌文献中专有名词的分类及英译策略研究”(YB2021012);甘肃省教育厅高等教师创新基金项目“敦煌文化对外传播与术语翻译规范研究”(2023A-125)。
文章以中国古籍赋体名称中术语“赋”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以术语关联为翻译指导,在系统梳理“赋”体名称英译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翻译过程中中西术语的关联,探讨“赋”在中国古籍名称中的规范英译。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术语翻译的规范性...
关键词:赋体名称 英译 术语关联 术语规范 
由读者回归作者:“凌云”说的文学史意义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135-145,206,207,共13页许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辞赋艺术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249)的研究成果。
自司马相如献《大人赋》,汉武帝读后“飘飘有凌云之气”,“凌云”已成历史上人生际遇与文章才气的代词。考察相如献赋本事,兼括武帝耽方士之术与相如居官清冷的不遇情怀,而后世以“凌云气”或“凌云笔”拟写人生与文才,形成了该说由读...
关键词:《大人赋》 凌云说 读者与作者 仙气与文气 赋体 
浅论高丽朝假传体文学与中国古代文学的关联性——以《孔方传》与《钱神论》为例
《最小说》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任笑乐 
假传体文学作为朝鲜半岛高丽王朝时期颇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在高丽文学史上占据着特殊的地位。本文选取高丽朝文人林椿的《孔方传》与中国西晋时期鲁褒的《钱神论》为研究样本,旨在从文章内容、写作手法以及对金钱观念这三个维度出发,...
关键词:假传体 林椿 《孔方传》 赋体文学 
检索报告 对象比较 聚类工具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